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六】
时间: 2021-03-23 12:35:01
浏览次数:187
要打破外企垄断,国产品牌要抓住客户心智,最重要的是产品的规范性、稳定性和适用性。因此,预计整个行业将进入标准化时代。各自为政,导致市场上产品良莠不齐,缺乏统一的衡
要打破外企垄断,国产品牌要抓住客户心智,最重要的是产品的规范性、稳定性和适用性。因此,预计整个行业将进入标准化时代。各自为政,导致市场上产品良莠不齐,缺乏统一的衡量标准。顾客两极分化。有的对品牌比对价格更敏感,因为品牌是为产品质量背书的,这样可以降低选型成本,避免后期使用、维护和人工更换时出现额外问题。另一部分初始预算有限的客户不注重品牌差异,只选择价格最低的产品带动机器人进行价格战,同时不容易提升自身的使用效果。国外品牌仍主导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对于投资机构来说,稳步下沉产业链寻找技术路径和有壁垒的标的,高e
效和强大的落地能力,并深入终端市场寻找真正的刚性需求和需求解决方案提供商。只有产品逻辑和商业模式经得起行业和市场验证的公司,才真正具有投资价值。
需求端走势--在市场和政策的助力下,短期波动不改“机器生成”进程
2018年受终端行业形势影响,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增长放缓。中国汽车行业出现28年来的首次下滑,2.8%的负增长导致汽车行业工业机器人销量下降15%。全球智能手机销量下滑5%,也拉低了3C行业工业机器人销量8%。长期来看,就存量市场而言,我国工业机器人渗透率与欧美国家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017年,我国汽车行业机器人密度为每万人634台,约为日本、美国、德国的1/2,韩国的1/4。非汽车经销商每万人拥有31台,约为美国的1/4,德国的1/6,日本的1/7,韩国的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