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大途(成都)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网站
15
年专注非标自动化,工业机器人应用
自动化生产线,工业自动化标准品
全国服务热线
13350077765
工业机器人的革命
时间: 2021-03-18 06:27:47 浏览次数:115
1959年,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在美国诞生。反观当时的日本,劳动力短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而工业机器人的诞生恰恰解决了日本经济这直接导致了国产品牌在机器人本体中
中国用其官方账号在知乎上发布了一篇题为《哪种技术最有可能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帖子,引发了一系列关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讨论。这篇帖子的观点是这样的:众所周知,工业革命的目的是提高生产效率。那么,生产效率是如何提高的呢?答案是细化分工。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了提供动力和控制动力的分工,机器成为提供动力的主体,从而解放了人类的双手来控制动力;第二次工业革命进一步细化了提供动力层面的分工,出现了生产动力和使用动力的分工。发电厂负责生产电力,人类根据电灯等需求形式使用电力;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控制权有了进一步的分工,下达和执行指令的主体不再统一。在发送电子邮件时,人们只需编辑文字,点击发送键,计算机就会自动将文字转换成电信号,在接收端自行转换成文字。所以第四次工业革命会通过一些技术手段进一步细化分工。在这里,帖子给出了四个猜想:数字孪生技术、3D打印技术、人工智能和工业机器人技术。1954年,美国人乔治·迪沃首次提出工业机器人概念并申请专利。专利的要点是借助伺服技术控制机器人的关节,用人手教机器人。它被称为
“教学再现机器人”;3年后,日本成立假手研究会,同年召开日本首届机器人学术会议;1959年,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在美国诞生。纵观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史,无论是概念阶段还是实体诞生阶段,美国都遥遥领先。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机器人王国”的称号是日本,而不是美国呢?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失业率高达6.65%。政府担心机器人的发展会带来更严重的失业,因此既没有投入资金支持,也没有自行研发机器人。在美国政府的引导下,大多数企业不愿冒险进行研发,导致当时只有少数几所大学和少数几家公司开展工业机器人相关的研究工作,遗憾地错失了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机遇。反观当时的日本,劳动力短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而工业机器人的诞生恰恰解决了日本经济
 
经济的迫切需要。1967年,日本川崎重工业公司从美国引进机器人和技术,次年推出第一台国产unimate机器人。随后,日本工业机器人迅速投产,并从汽车行业逐步扩展到其他制造业甚至非制造业,不仅解决了国内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还赢得了“机器人王国”的称号。时至今日,日本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仍保持绝对领先地位。还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从上世纪70年代起步,到90年代正式进入实用化时期。产业链方面,我国工业机器人成果集中在中下游,控制器、伺服系统、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的技术和研发相对薄弱。这直接导致了国产品牌在机器人本体中游的布局格局:多关节机器人由于结构复杂、技术水平要求高,形成了一定壁垒,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外资品牌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但由于技术门槛低,AGV等的市场份额大多被国产品牌控制。2020年,新冠大流行席卷全球,世界经济形势陷入低迷。中国因疫情控制得当,率先摆脱困境,成为全球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速也由负转正,保持上升态势。疫情之下,世界各国被迫停产。中国承接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制造业需求。外贸订单增加刺激ed国内制造企业,间接推动了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同时,疫情也让不少行业从业者意识到自动化生产、降低生产环节对人依赖的重要性,开始提升自身自动化水平。此外,国家相关税收减免政策的出台,客观上促进了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中国能否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机器人能否成为引发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引擎,目前还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这一论断成真,对于如今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优势的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来说,恐怕将是“最接近成功的”。
 

Copyright © 大途(成都)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25236号
全国服务电话:13350077765 传真:028-84848034
公司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星光西路115号